现在好多大学毕业生,宁可在家“慢就业”,甚至不就业,一门心思扑在“二战”“三战”上,这事儿说起来还挺复杂的。
先说说大环境吧。现在就业市场是真卷啊,应届生一毕业就面临成千上万的竞争对手,好岗位就那么几个,学历门槛还一年比一年高。有的学生找工作时发现,稍微像样点的企业,硕士学历都快成标配了,自己本科文凭递过去,连面试机会都捞不着。这时候就会想:与其现在找个不满意的工作混着,不如再考一年研,学历上去了,以后选择空间也大点儿。
再就是心态问题。好多学生对“第一份工作”看得特别重,总觉得一步错步步错。刚毕业时心气儿高,觉得自己好歹是个大学生,去小公司屈才,大公司又进不去,高不成低不就的。这时候考研就成了“缓冲带”——反正暂时没合适的工作,不如先复习,就算考不上,至少这一年没“浪费”,还能安慰自己“在为未来努力”。
还有家庭因素在里面。现在不少家庭条件还行,父母也能接受孩子“再考一年”。他们觉得,孩子刚毕业还小,多花一两年时间深造,总比急急忙忙找个不喜欢的工作强。甚至有的家长主动劝孩子:“别急着上班,家里不缺你这点工资,再考一年试试。”有了家里的支持,学生自然更有底气“二战”“三战”。
当然,也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对学术有追求,或者本科专业没选好,想通过考研换个方向。比如学化学的想转计算机,学文科的想考法律,这些跨专业的考生,第一次没准备充分,自然想再来一次。他们觉得,趁年轻多花点时间在学业上,以后能少走弯路。
展开剩余46%不过话说回来,这里面也有不少人是在“逃避”。找工作要面对面试的压力、职场的规则,甚至可能被HR挑三拣四,相比之下,考研虽然累,但环境更熟悉——每天泡图书馆、做真题,不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,心理上更轻松。有的学生嘴上说“再考一年”,其实是没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,想躲在校园的“舒适区”里多待一阵。
另外,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是“考研成功逆袭”的故事,某某三本考上985,某某二战上岸后薪资翻倍,这些案例看多了,容易让人产生“考研是万能钥匙”的错觉。好像只要考上研,之前的所有问题都能解决,这种心态也让不少人宁愿反复考研,也不愿先踏入职场试试水。
说到底,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对与错。有人通过“二战”“三战”实现了目标,也有人考了好几年还是没结果,最后错过了最佳就业期。关键还是得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啥——是真的需要更高的学历,还是只是在逃避现实。毕竟,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,最终都是为了以后能过得好点儿,别让“考研”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“躺平”就行。
发布于:江苏省富豪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网哪个-兰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