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白居易偏爱描写槐树,与其渭水故居的田园生活紧密相关。其紫兰村宅院“新屋五六间,古槐八九树”(《西原晚望》),简朴环境中的古槐成为故乡记忆的具象化符号。槐树在唐代象征科举功名(“槐秋”考试),而白居易通过科举入仕,自然对其有深层共鸣;同时,槐树作为北方常见植物,在南方宦游时易引发思乡之情,如《庭槐》中“忽向天涯见,忆在故园时”。此外,槐花凋零暗喻时光流逝,古槐的静默生长又折射其贬谪期间的孤独与坚韧。故居庭院中的槐树,既是生活环境的写照,更是其诗歌中融合个人经历、文化象征与情感寄托的核心意象。
图片
1
夏夜宿直
白居易〔唐代〕
人少庭宇旷,夜凉风露清。
槐花满院气,松子落阶声。
寂寞挑灯坐,沉吟蹋月行。
年衰自无趣,不是厌承明。
此诗以槐花为引,勾勒出中唐官署夏夜的孤寂图景。时值藩镇割据、朝局动荡,诗人虽居翰林学士之位,却因直言遭贬后复起,心境已由“兼济天下”转向“独善其身”。诗中“槐花满院气”以嗅觉入笔,花瓣携着夜露的清冽,与“松子落阶声”的听觉意象交织,将空旷庭院衬得愈发岑寂。他独坐挑灯、踏月沉吟,槐花的素雅恰似其暮年心境,虽知“年衰自无趣”,却未言“厌承明”,正如他笔下槐花不争春色,只在夏夜默默绽放,于无声处见风骨。
图片
图片
2
禁中晓卧,因怀王起居
白居易〔唐代〕
迟迟禁漏尽,悄悄暝鸦喧。
夜雨槐花落,微凉卧北轩。
曙灯残未灭,风帘闲自翻。
每一得静境,思与故人言。
白居易此诗写于贬谪江州后召回长安的宦海浮沉期。彼时他历经“江州司马”之痛,虽重返禁中,心境已褪去锋芒。“夜雨槐花落”一句,以雨打槐花的零落之景,暗喻宦途风雨的摧折,那花瓣本在春末夏初绽放,却偏遇夜雨,零落满地,恰似诗人半生壮志被现实泼了冷水。但诗末“每一得静境,思与故人言”,又见其温厚,槐花虽落,余香犹在,正如他与王起居等故交的情谊,在宦海浮沉中愈发珍贵,于静夜微凉里悄然生温。
图片
图片
3
答梦得闻蝉见寄
白居易〔唐代〕
开缄思浩然,独咏晚风前。
人貌非前日,蝉声似去年。
槐花新雨后,柳影欲秋天。
听罢无他计,相思又一篇。
白居易与刘禹锡(梦得)晚年同遭贬谪后返京,同病相怜间诗书往来极密。此诗写于二人暮年,开篇“人貌非前日”直叹岁月催老,恰似新雨后的槐花,虽仍芬芳,却难掩凋零之势。那槐花承着雨珠,在风中轻轻颤动,像极了他们被宦海浮沉打磨过的身心。但“蝉声似去年”“相思又一篇”,槐花新落间,蝉鸣依旧,友情更浓。白居易以槐花之新雨后,映照出与友人历久弥坚的情谊,在时光流转中,沉淀出最温润的光泽。
图片
图片
4
闻新蝉赠刘二十八
白居易〔唐代〕
蝉发一声时,槐花带两枝。
只应催我老,兼遣报君知。
白发生头速,青云入手迟。
无过一杯酒,相劝数开眉。
白居易与刘禹锡(刘二十八)同为中唐诗坛巨擘,宦海沉浮多年后,皆以“闲适诗”自遣。此诗以“蝉发一声”起兴,槐花带枝的初夏之景,却暗藏岁月催老的喟叹,那洁白槐花,恰似他们鬓边新生的白发,在风中轻颤,诉说着“青云入手迟”的无奈。然诗人笔锋一转,以“无过一杯酒”化解沉郁,槐花新绽的清新里,透出老友对酌的温情。白居易将宦途失意与生命哲思,皆付与槐花与蝉声,于浅白中见深沉,于豁达中藏苍凉,尽显中唐文人的生存智慧。
图片
图片
5
秋凉闲卧
白居易〔唐代〕
残暑昼犹长,早凉秋尚嫩。
露荷散清香,风竹含疏韵。
幽闲竟日卧,衰病无人问。
薄暮宅门前,槐花深一寸。
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履道里,此诗正作于其闲适岁月。秋初残暑未消,他却已悠然“竟日卧”,露荷的清香、风竹的疏韵,皆成卧听闲赏之景。而“薄暮宅门前,槐花深一寸”,以细腻笔触勾勒出秋日暮色:洁白槐花铺满门前,似雪堆积,既显秋凉之静美,又透出几分孤寂。槐花年年自开自落,正如诗人历经宦海浮沉后,于平淡中寻得真趣。这“深一寸”的槐花,是岁月的印记,亦是诗人心境的写照,繁华落尽,唯余一份淡泊与自在。
图片
图片
6
早 蝉
白居易〔唐代〕
六月初七日,江头蝉始鸣。
石楠深叶里,薄暮两三声。
一催衰鬓色,再动故园情。
西风殊未起,秋思先秋生。
忆昔在东掖,宫槐花下听。
今朝无限思,云树绕湓城。
白居易写此诗时正贬谪江州,心境沉郁。六月初的蝉鸣,于石楠深叶间若隐若现,却勾起他“一催衰鬓色”的喟叹,那声声蝉鸣,恰似岁月催促,鬓边已染秋霜。而“忆昔在东掖,宫槐花下听”一句,将时光拉回长安,宫槐洁白如雪,蝉鸣清越如诗,那时的他尚在朝堂,意气风发。如今蝉声依旧,人却远在湓城,唯有云树缭绕,隔断归途。槐花与蝉鸣,成了连接过往与现在的纽带,在秋思未起时,已悄然漫上心头。
图片
图片
7
思 归
白居易〔唐代〕
养无晨昏膳,隐无伏腊资。
遂求及亲禄,黾勉来京师。
薄俸未及亲,别家已经时。
冬积温席恋,春违采兰期。
夏至一阴生,稍稍夕漏迟。
块然抱愁者,长夜独先知。
悠悠乡关路,梦去身不随。
坐惜时节变,蝉鸣槐花枝。
白居易一生心系仕途与亲情,此诗写尽求仕他乡的羁愁。他离乡赴京,却无奈“薄俸未及亲,别家已经时”,时光流转,冬去春来,夏至又至,唯有槐花在蝉鸣中静静绽放。那洁白槐花,似故乡亲人的目光,穿越千里路途,落在游子肩头。可“梦去身不随”,槐花再美,也难慰乡愁。白居易以槐花为引,将仕途的无奈、思乡的苦涩,皆融入这一声蝉鸣、一树繁花,于平淡中见深沉,道尽中唐文人漂泊异乡的共同心曲。
图片
图片
8
庭 槐
白居易〔唐代〕
南方饶竹树,唯有青槐稀。
十种七八死,纵活亦支离。
何此郡庭下,一株独华滋。
蒙蒙碧烟叶,袅袅黄花枝。
我家渭水上,此树荫前墀。
忽向天涯见,忆在故园时。
人生有情感,遇物牵所思。
树木犹复尔,况见旧亲知。
白居易一生辗转多地,此诗借庭槐抒发深沉的故园之思。南方多竹树,青槐难活,可眼前这株却“一株独华滋”,碧叶黄花,生机盎然,像极了故乡渭水边那棵曾荫蔽前墀的老槐。诗人忽见此树,恍若置身故园,往昔与槐相伴的时光涌上心头。槐花袅袅,不仅是自然之景,更成了情感的纽带,牵出他对旧日亲知的思念。人生漂泊,草木尚能勾起乡愁,何况旧友故知?白居易以槐为媒,将宦途的孤寂与对故乡的眷恋,都融入这一树繁花之中。
图片
图片
9
暮 立
白居易〔唐代〕
黄昏独立佛堂前,满地槐花满树蝉。
大抵四时心总苦,就中肠断是秋天。
白居易一生宦海浮沉,心境常蒙苦涩阴影。此诗中,黄昏时分他独立佛堂前,眼前满地槐花、满树蝉鸣,本应是清幽之景,却难掩心中哀愁。槐花洁白,本象征纯净,此时却铺满一地,似岁月流逝的痕迹;蝉鸣聒噪,更添暮色中的寂寥。诗人感慨“四时心总苦”,而秋天最是肠断,槐花在此成了时光与愁绪的见证。它静静绽放又飘落,如同诗人历经沧桑后,对人生苦难的无奈喟叹,于黄昏暮色里,更显深沉与哀婉。
图片
图片
10
秘省后厅
白居易〔唐代〕
槐花雨润新秋地,桐叶风翻欲夜天。
尽日后厅无一事,白头老监枕书眠。
白居易晚年任秘书监,此诗写于其闲适的秘省生涯。新秋时节,槐花经雨润泽,洒落于地,似给大地铺上一层素白锦缎;桐叶在风中翻飞,预告着夜幕将临。后厅整日无事,这位白发老监便枕书而眠。槐花在此,是时光闲适的注脚,见证着诗人从“兼济天下”到“独善其身”的转变。它不争春色,只在秋日静静绽放、飘落,恰似白居易历经宦海沉浮后,于平淡中寻得的那份宁静与自足,在岁月长河里,散发着温润而持久的光泽。
图片
备注:文章/资料皆为个人整理学习用,如有错误,欢迎指正,一起学习共同进步!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豪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网哪个-兰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