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一味喜蓣饮
【来源】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
【组成】山药120克,白糖少许。
【作用】润肺补脾,益肾固肠。
【应用】脾肾两虚之小便不利,大便溏泻等症。
【用法】山药去皮切薄片,加适量水,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约50分钟,取汁。待汁稍凉,加白糖搅匀。代茶随意饮服。
2、人参汤
【来源】《饮膳正要》
【组成】人参3~5克(或白糖参30克,或生晒参15克),橘皮10克,砂糖30克。
【作用】益气健脾化痰。
【应用】脾气虚弱之倦息乏力,食少痰多,心悸不宁等症。
【用法】前二药煎汤取汁,调入砂糖,代茶饮。
3、人参茶
【来源】《饮膳正要》
【组成】人参12克,桔皮3克,紫苏叶6克,沙糖50克。
【作用】益气健脾。
【应用】适用于年老体弱,因气虚运行迟缓,以致气机阻膈而引起的胸膈、胃脘虚胀;气津不布之口渴不欲多饮等症。若非此种情况之胸满症,忌服。
【用法】将前3味水煮熬成汁去渣澄清,加入沙糖即成。随意代茶饮。
4、人参茯苓汤
【来源】《食医心鉴》
【组成】人参、伏苓各等分。
【作用】益气渗湿。
【应用】脾虚水肿,脚气水肿、便溏等症。
【用法】共为粗末,水煎取汁,代茶饮。
5、人参茉莉花茶
【来源】《食医心鉴》
【组成】东北五年老参、茉莉花、黄芪、绿茶。
【作用】补气虚。
【应用】气短乏力,病后亏虚,倦息神疲,自汗不已,饮食不香,心悸、口干。
【用法】水煎。不拘时,代茶饮。
6、小麦稻根茶
【来源】《中国药膳大辞典》
【组成】浮小麦、糯稻米根各30克,大枣10枚。
【作用】补气虚。
【应用】气虚不固,自汗,形寒肢冷者。
【用法】水煎数沸、去渣。不拘时,代茶频饮。
7、五君子饮
【来源】《中国药膳》
【组成】茯苓、山药各12克、百合10克,大枣10枚,藕120克,白糖少许。
【作用】滋肺补脾。
【应用】咳嗽痰中带血丝,或食少,大便不实等症。
【用法】茯苓、山药、藕切片、大枣去核,加入百合共煮,沸后文火煮30~40分钟,去渣留汁,加白糖搅匀,代茶饮。
8、太子参乌梅饮
【来源】《中国药膳学》
【组成】太子参、乌梅各15克,甘草6克,冰糖(或白糖)适量。
【作用】益气生津。
【应用】夏季伤暑,耗气伤津,口渴,多汗,乏力等症。
【用法】前3味水煎,加糖,代茶饮。
9、代茶汤
【来源】《验方》
【组成】白术4.5克,麦冬(去心)3克。
【作用】益气补脾。
【应用】老年脾虚,津少口渴,久服延年耐衰。
【用法】将上药同煎作汤。夏月代茶饮。
10、白术叶茶
【来源】《普济方》
【组成】白术叶3~5克。
【作用】补气虚。
【应用】适用于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。
【用法】将叶揉碎为粗末,放入茶杯内,沸水冲泡,代茶饮。
11、枣姜茶
【来源】《验方》
【组成】红枣(焙干去核)50克,生姜(切片)50克,甘草6克。
【作用】益气补虚。
【应用】营卫失和,胃气虚弱所致体虚易感冒,经常出现清窍不利的鼻流清涕,痰涎等症。
【用法】同煮煎汁,滤渣,代茶饮。
12、和脾茶
【组成】茯苓(研)10克,白术(土炒)6克、白芍10克,炙甘草3克。
【作用】益气健脾。
【应用】脾胃虚弱,食少便溏,腹中疼痛等症。
【用法】水煎。代茶饮。
13、参须京菖茶
【来源】《中国药膳大辞典》
【组成】参须、京菖、茶叶各3克。
【作用】补气虚。
【应用】脾胃虚弱,食少便溏,腹中疼痛等症。
【用法】体虚听力减弱,耳鸣。
14、扁豆山药茶
【来源】《中国药膳大辞典》
【组成】白扁豆、山药各20克,白糖适量。
【作用】健脾利湿。
【应用】脾虚之带下。
【用法】先将扁豆炒至黄色,捣碎;山药切片、煎汤,取汁,加糖令溶。代茶频饮。
15、浮小麦茶
【来源】《验方》
【组成】浮小麦30克。
【应用】面色龇白,神倦乏力,自汗、畏寒喜欢暖等症。
【用法】上药加水煎汤、取汁代茶饮。
16、银花莲子茶
【来源】《验方》
【组成】银花15克、莲子32克,红糖适量。
【作用】补脾益气。
【应用】脾肾两虚之久痢不愈。
【用法】加水煎汤,去渣取汁。代茶饮。
17、健脾茶
【来源】《滋补保健药膳食谱》
【组成】桔皮10g,荷叶15g,炒山楂3g,生麦芽15g。
【作用】健脾祛湿、消积化滞。
【应用】脾失健运引起的湿浊内蕴、食滞不化、厌食院胀、倒饱嘈杂、小儿疳疾等症。
【用法】代茶饮。
注:文中所提及的知识仅供学习交流,若需用时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。
版权声明:
转载请标注来源:本草手札(gh_863a94236bac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富豪配资-河南股票配资网站-配资网哪个-兰州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